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心跳過慢裝新型節律器 球技突飛猛進

2018/06/28 19:11

新型心律調節器體積如膠囊大,容量0.8CC。(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58歲的陳先生因心房心室傳導阻斷造成心跳過慢,有猝死風險,在左胸皮下裝置心律調節器已經20年,但10年前發生感染,打開胸口拆除、清創傷口,並改裝在右胸,但愛打高爾夫球的他一直覺得胸口卡卡不適,去年改裝新型的無導線節律器,終於揮別卡卡人生,運動成績更好,直呼重生了。

廖英傑為陳姓患者裝置新型心律調節器,直接放置右心室放電調節心跳,減少傳統節律器的併發症。(記者蔡淑媛攝)

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醫師廖英傑指出,心律調節器用於心跳過慢患者,傳統節律器是在胸口皮下打造一個囊袋後裝進去,外接導線經靜脈放置到心臟,釋放電流調整心跳正常,但是穿刺血管與囊袋的相關併發症有3%至5%,尤其囊袋感染,可能導致心內膜炎、菌血症甚至敗血性休克。

傳統心律調節器為20CC大小,新型為0.8CC。(記者蔡淑媛攝)

2016年新型心律調節器上市,如膠囊大小,電池容量0.8CC,體積僅傳統的4%,電力一樣使用10年,但沒有導線,也不需要占用靜脈血管,經導管手術裝設在右心室,卡在心肌上,直接放電調節心律,感染風險趨近於零。

傳統心律調節器裝置在胸前皮下,外觀可看到形狀,其導線經靜脈進到心臟放電調節心跳。(記者蔡淑媛攝)

陳先生心跳過慢,每分鐘只有30、40下(正常為50至100下),原本裝設傳統節律器,歷經囊袋感染住院20天,很怕再感染,由於活動量大、愛打高爾夫球,節律器在皮下突起,運動時常常感覺卡卡,還很怕會撞到,去年知道有新型節律器,決定改裝;他說,身體終於舒坦了,不再心驚膽顫,動作也不受限,高球成績從90桿進步到70桿。

68歲的賴姓婦人去年發現罹患食道癌,術後發現陣發性心房撲動和病竇症候群,心跳一下太快、太慢,曾心跳停止7秒鐘,由於靜脈阻塞加上裝置人工血管化療,於是接受心導管電燒手術並直接放置新型節律器。

廖英傑說,新型節律器適合曾經感染、高感染高風險、有靜脈阻塞,或是因洗腎、人工血管占用靜脈血管,以及年輕人對外觀或運動量有需求的患者,不過要自費。

中榮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表示,新型節律器主要作用於心室,對心房、心室跳動的協調性較傳統型差一點點,因此心房心室傳導協調性不足的患者,比較不適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