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綺嫻
「傷口癒合後,是否會產生疤痕?」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當皮膚因外傷或手術產生傷口後,會導致經表皮散失的水分增加,此時傷口周圍的白血球會增加,產生發炎現象,傷口會紅腫,甚至疼痛,此時為發炎期,約持續2到3天。
發炎細胞分泌的物質,導致膠原蛋白增生及細胞複製,達成表皮癒合傷口復元的目標,此時為增生期,約持續3至6週。
如果膠原蛋白增生過度,會使得疤痕突出皮膚表面,產生腫塊,稱作「增生性疤痕」,增生性疤痕僅侷限在傷口本身,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重建期之後會漸漸平坦,成為膚色平坦且沒有症狀的疤痕。
根據美國的研究,手術後的病人約有39%到68%會產生「增生性疤痕」;燙傷的病人中,約有33%到91%的患者會產生此種疤痕。
但是如果疤痕腫塊以傷口為中心,往外長大突起,就像螃蟹的腳往外伸出,而且比正常的肌膚突出隆起,則稱為蟹足腫;膚色較深的人種較容易產生蟹足腫,其比例約為6%到16%。
蟹足腫在病理切片中,可以看到成束、肥厚的膠原蛋白,臨床上會出現癢、痛的症狀,對病患的生理及心理都會造成影響。
蟹足腫最常見的部位在前胸及耳垂,因此要穿耳洞或是在前胸部位接受手術要特別注意。
有蟹足腫體質的病患,在接受手術或意外受傷後,要特別小心照顧傷口,避免感染,或在表皮癒合後,塗抹適當除疤藥物,降低蟹足腫產生的機率。
要治療蟹足腫,最常見的做法是將類固醇注射在突出隆起的疤痕中,由於類固醇可以降低纖維母細胞增生的活性,也可以抑制一些增生性物質的分泌,因此可以使蟹足腫慢慢變平坦。
注射類固醇的深度及藥量也要注意,否則有可能使蟹足腫的部位產生凹陷的情形。
病灶內注射化療用藥物、冷凍治療、染料雷射、塗抹含矽的藥膏、或是手術切除後合併放射線治療都是常見的治療方式,但是不要單單以手術方式切除蟹足腫,以免在術後又產生更大的蟹足腫,越切越大,反而得不償失。
(作者為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