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體內外濕氣重 少吃生冷適度運動

2016/06/02 06:00

▲陰陵泉。(照片提供/王琬鈺)

文/王琬鈺

▲豐隆穴。(照片提供/王琬鈺)

「醫師,最近總覺得疲倦,全身發癢,四肢、臉好像水腫,怎麼會這樣?」

▲足三里。(照片提供/王琬鈺)

日前多位患者在門診中自訴,雖然吃飽、睡飽,但就是覺得疲倦,還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尤其年輕女孩最在意臉變腫了,於是刻意少喝水,其實這些現象都跟節氣「小滿」(國曆的5月21日或5月22日)的自然現象有關,身體機能也要配合節氣調節,此時節濕氣重,調整生活作息很重要。

▲四肢水腫連臉也腫,好鬱卒!(照片提供/王琬鈺)

有句俗諺說:「小滿雨水相趕。」指的正是此時台灣恰巧進入梅雨季節,在台灣地區上空出現鋒面滯留的情形,造成氣流不穩定且伴隨豐盈的水氣,因此出現連綿不斷的降雨。

外界濕度高,容易與人體內原有濕氣同類相召,裡外相合,使人出現疲倦身重、頭暈重感,有些人則出現皮膚癢疹、食慾不振、臉部和肢體水腫、拉肚子等症狀;而一些原本就有肢體痠痛症狀的人,更可能在變天前後,出現痠痛加重,肢體感覺沉重無力。

在我們身體內,幫助代謝水液的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而三者當中,最容易因我們飲食習慣不佳而受害的則首推脾。《黃帝內經》提及:「脾主運化水濕及水穀精微」,意即吃進去的任何東西,都需經過「脾」這個工廠來處理、分流、協助吸收。

所以我們在選擇飲食上須特別留意,像是冰品、生冷食物,不宜吃太多,不然就好比一個運轉中的馬達,忽然被冷水澆熄,若需要再次啟動,所耗費的時間更長,所需要的能量更多,同樣也會使原本代謝水液的功能受到影響,體內過多的水液無法輸送到該去的地方,久之則聚於體內,中醫將此稱為「痰飲」。

◎如何祛除體內濕氣?

●飲食上可吃薏苡仁、生薑,有健脾暖胃、散水濕的作用。

●適量運動可以活絡體內氣血循環,強化身體機能運作,進而幫助代謝濕氣。

●夏日一到,許多人有直接睡地板取涼的習慣,常寢臥濕地也會導致外界濕氣侵入人體,宜避免。

●《黃帝內經》提出憂思傷脾的概念,思則氣結不行,所以建議大家常保心情愉悅。

●天氣熱,流汗量多,除了適量補充水分外,仍需補充適量的電解質,達到體液的平衡。

●按壓胃經上足三里、豐隆穴,以及脾經上的陰陵泉等穴道,有除濕健脾胃之效。(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