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加護病房住太久 病童不認得家人

2015/09/08 06:00

▲大約60%~70%的小病人離開加護病房後出現「加護病房症候群」。(照片提供/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大約60%~70%的小病人離開加護病房後出現「加護病房症候群」。(照片提供/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一名8歲小男生,因嚴重感染引起的呼吸窘迫住進加護病房長達2週以上,病情好轉住進一般病房後,卻叫不出「爸爸」、「媽媽」,而且反應遲鈍,症狀持續3個月,父母心情非常難受,以為是疾病留下的後遺症,不過醫師指出,這是「加護病房症候群」。

「加護病房的治療並不人性,但沒有辦法」。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執行長呂立指出,加護病房中的小病人長時間被給予麻醉、鎮靜劑,或以手套或布綁帶約束,避免把維生或治療用的重要管子拔除,危及性命。

呂立指出,在加護病房期間,給予病童麻醉壓制,會使其較安靜、不會亂動,但不代表知覺會消失,或對病痛不適完全無感,簡單地說,「接收訊息少或沒反應,但不代表完全沒知覺」,因此在離開加護病房後,對於期間感受到的苦痛成為病童心中的陰影。

呂立說,住在加護病房2週以上,高達60%~70%的小病人會在離開加護病房後,出現不會叫爸媽、不認得家人、反應遲緩或表情呆滯的情況,被稱為「加護病房症候群」。

他指出,「加護病房症候群」屬於創傷症候群的一種,學齡前到國高中生都可能出現,症狀輕重不一,輕微的過幾天就好,症狀嚴重時則甚至需要心理醫師介入輔導。目前沒有藥醫,只能靠家人陪伴,重新找回安全感。

呂立透露,台大兒童醫院曾模仿國外開放家屬24小時進入加護病房陪伴,希望塑造兒童友善醫療環境,減少「加護病房症候群」的發生。但家長不守規矩,任意觸摸其他病童,或將護理人員的拍痰指為虐打病童,反而增加醫護人員的困擾, 最後只能取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