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搞懂健檢報告 先看「醫師總評」

2015/04/09 06:00

文/葉日貴

陳媽媽和陳伯伯因為孩子孝心,花一天時間特別到醫院做了一套昂貴的自費健康檢查。當拿到報告時,卻發現報告都是英文名稱,即使大多有中文名稱解釋,但都是艱澀難懂的名稱,感覺花錢檢查,卻完全不了解結果。

台灣經濟進步,大家更注重身體健康,加上近十多年來,慢性病和癌症佔據著台灣十大死因的一半以上,因此許多人會做自費健康檢查,希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過,常會聽到抱怨:「健檢報告一大本,但搞不懂重點在哪?」「報告上紅字那麼多,我沒感覺到不舒服。我需要吃藥治療嗎?還是要進一步檢查?」「花了一大筆錢做那麼昂貴檢查,為什麼換到的是無數次門診追蹤和擔心?」

其實每一份健檢報告包含著每個健檢中心的心血,包含檢查結果、醫師總評和衛教資料。若只要看一份報告內容精華,就直接看醫師總評,它會直接告知你有哪些疾病和要去哪個科別去做進一步檢查。

檢查報告的紅字,則有的是病、正常的變異,或是檢體品質的問題,應是由醫師幫你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吃藥或進一步檢查?

對於接受檢查後,需要持續的門診追蹤,是因為醫學上大部分疾病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出確定診斷,所以需要門診持續追蹤和檢查。

◎拿到健檢報告的建議如下:

●危險問題要立刻處理,每個醫院都會緊急通知民眾立刻回診。

●不是緊急的問題,建議由醫師評估後,醫師會告訴民眾是否需要吃藥治療?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何時回門診追蹤?

●接受醫師評估解釋報告後,要改正生活習慣,持續接受追蹤。(作者為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