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暑分陰陽 中醫對症治療

2018/08/13 06:00

▲盛夏外出旅遊要慎防中暑;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莊舒茵)

文/莊舒茵

近年全球夏日溫度逐漸升高,今年更是創下新高,急診室因中暑而就診的病患驟增,嚴重中暑恐危及生命,應小心預防。

提醒愛好旅遊者,前往東南亞等酷熱國家、或運動員及在高溫環境與較不通風處工作者,若感覺身體不適,應提早尋求醫療協助,以防中暑。

過度暴露在炎熱的環境下,導致身體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就會出現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或是熱昏厥(Heat stroke),也是我們一般所說的中暑。

◎中醫將中暑,分成「陽暑」和「陰暑」:

●陽暑因暑熱內侵所造成,患者症狀有全身倦怠、體溫正常或稍高、多汗、脈搏加速、口渴飲多、小便量少偏黃、頭重暈眩、食慾變差等,中醫治療可用清熱解暑的「白虎湯」或益氣生津解暑的「清暑益氣湯」。

●陰暑則為進出冷氣房或天熱喜冰品、冷飲的人,風寒夾濕束表,導致體內的熱無法經由排汗而解,患者症狀有怕冷發熱、肩頸僵硬、頭痛身重、易脹氣或腹瀉等,中醫治療可用祛暑解表、化濕和中的「香薷飲」。

臨床上,病患或家屬若自覺不易分辨,可至中醫醫療院所求診。

今年高溫可能會延續到秋天,夏天盛產的西瓜雖然有消暑的效用,仍建議退冰後酌量食用,對容易腹瀉、白帶較多、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夏秋天熱時,也可嘗試薄荷、鹽、帶皮檸檬、酌量冰塊調製而成的飲品來幫助身體調節,預防中暑。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