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多巴胺不足 夜晚症候群勾勾纏

2017/10/15 06:00

小孩說夢話、夢遊等,也都可能和夜晚多巴胺不足有關;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文/方識欽

多巴胺濃度太低容易出現「夜晚症候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腦袋裡有個重要的化學物質「多巴胺」,它負責調節大腦的功能,就像使引擎正常運作的潤滑油一樣,與人體的多項功能息息相關。

抽血檢驗葉酸和鐵蛋白含量,也可知道是否需要補充;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在運動功能上,多巴胺使我們行動快速而平順,如果不足,人體的行動會變得僵硬、緩慢,稱為「巴金森氏症」。

在認知功能上,多巴胺使人積極向上,如果缺乏它,就會提不起勁,什麼事都不想做。

在感覺系統上,多巴胺有助於身體和大腦感覺的聯結,若是不足,大腦會找不到身體的位置,出現各種不舒服症狀。

濃度太低 身腦會「失聯」

通常,白天多巴胺充足,所以我們精神飽滿、火力全開;到了晚上,多巴胺濃度降低,身心都獲得休息。可是,一旦多巴胺在晚上降得太低,低到大腦的本體感覺處理能力都不夠了,大腦就會因此找不到我們的身體!這些因為晚上多巴胺濃度降得太低,而出現各種「身腦失聯」的症狀,可統稱為「夜晚症候群」。

這類病人從傍晚開始,一直到睡前、半夜,甚至清晨,常出現腳部僵硬、緊緊熱熱、不舒服的感覺,必須經常捶捶腳、動動腿,或擺些奇怪的姿勢,才能暫時舒解不適感覺,臨床上稱為「腿不寧症候群」。但這不只在腿上發作,其他身體部位也可能發生。

另外,有些人則是在睡覺時,經常腳會抖一下、或是抽筋,而且頻繁發作,往往影響睡眠。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晚上腦袋找不到腳,自然會擔心,所以便命令腳部肌肉張力增加,以傳送更多訊號到大腦,或是大腦製造不舒服的感覺(不是典型的痛),逼我們去刺激腳送出訊號給大腦,甚至大腦會直接製造抽動、抽筋等症狀,主動送訊號回大腦。

在睡眠的過程中,大腦還會一直監視我們的身體,但若多巴胺濃度太低,大腦的這種功能也會「怠工」,引發健康問題。例如,有人每到晚上就會胃酸逆流,白天卻好好的,就是因為晚上多巴胺濃度太低,導致大腦功能廢弛,忘了維持胃部賁門的張力,以致胃酸漏了出來。

此外,許多夜間奇奇怪怪的症狀,諸如小孩睡覺時從床頭轉到床尾、夢遊、說夢話、手舞足蹈,甚至拳打腳踢、「鬼壓床」等,都可能和夜晚多巴胺不足有關。

如果懷疑夜間多巴胺不足,可以試著補充低劑量多巴胺刺激劑來治療,通常能獲得良好效果。

葉酸和鐵蛋白 也可補充

除此之外,也可以抽血檢驗葉酸和鐵蛋白含量,如果缺乏,也是造成多巴胺製造不足的原因,適度補充便可能改善不適症狀。(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