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腸躁症病友」 宜自我飲食記錄與調養

2017/02/12 06:00

有腸躁症困擾者一定要寫飲食記錄,有助於找出發生原因;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文/李宗錞

大腸激躁症是門診常見的腸胃疾病之一,在台灣地區大約每10位成年人就有一人曾為腸躁症所苦。

常見症狀包括:腹脹、腹部不適、腹痛、嗝氣、便秘或腹瀉,而且症狀往往會隨著排便而暫時消失。另一方面,又會隨著工作、課業或家庭壓力因素而引發,反反覆覆發生。嚴重時,病友可能會因為長期便秘,因而鬱鬱不樂,或者因為臨時反覆拉肚子,出門在外第一件事是要找尋廁所位置,甚至不敢出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目前醫學上對於腸躁症的診斷,是依據第4次羅馬會議共識診斷準則:過去3個月期間,每週至少一次反覆性的腹痛,同時腹痛應伴隨至少下列兩項情形:腹痛與排便有關聯、腹痛與排便次數有關聯、腹痛與排便型態有關聯(硬便、軟便或水便),並且此類症狀應持續6個月以上。

如果臨床症狀出現警示症狀,例如發燒、大便帶血、大便帶黏液、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貧血,或者是嚴重腹痛等非典型腸躁症症狀,則要鑑別出腸躁症以外的其他病症,例如腸道腫瘤疾病(例如大腸癌)、腸道發炎性疾病(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和腸道感染性疾病(例如病毒性或細菌性腸炎)。

目前並沒有單一檢測可以診斷腸躁症,門診醫師所安排的抽血糞便或大腸鏡檢查,主要是要排除前述需要鑑別診斷的其他腸胃疾病。

腸躁症病友做自我飲食記錄與調養非常重要。

飲食避免油膩、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要減少酒與咖啡因的攝取。

攝取適量益生菌也有幫助

近年來,研究指出,病友若減少攝取「FODMAP」,也就是「可發酵的寡醣、雙醣、單醣和多元醇」飲食,可減緩腸道不適症狀。此外,攝取適量的益生菌也有幫助。

透過醫師的診斷、治療和營養師的飲食建議,搭配病友自我調適,少量嘗試各類食物。(作者為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