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老伯膝蓋痛拖9年 「Mako機器人關節置換術」迅速復原

2018/06/15 13:00

蔡姓男子因怕手術痛,右膝蓋疼痛拖9年,直到透過「Mako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治療,疼痛少、復原快,回到醫院向骨科主任楊志鴻醫師致謝。(記者蘇金鳳攝)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膝蓋疼痛不要拖,可透過「Mako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治療,疼痛少、復原快,恢復比傳統快2倍。

 家住台中大雅的65歲蔡男,年輕時從事金紙製造工作,經常搬重物導致膝蓋提早磨損,9年前開始兩邊膝蓋感到疼痛,3年前先透過傳統人工關節手術開左膝,因術後傷口很痛、復原又慢,所以右腳一直忍痛至今。

 但右腳已忍痛達9年,因最近實在痛到不行,便至長安醫院骨科看診,經X光檢查右膝內側局部損壞,骨科主任楊志鴻建議蔡男用「Mako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治療,疼痛少、復原快,果真恢復比傳統快2倍,讓他十分欣喜。

蔡男表示,先前先開左腳膝蓋,是用傳統人工關節置換,因為開過一隻很痛,所以右腳忍痛至今,因聽說長安醫院的「Mako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治療快又較不痛,加上游泳班友人也在這裡開,恢復很好,二個禮拜就出國去日本玩,所以便決定在長安醫院接受「Mako機器人關節置換術」治療,果然比較不痛又恢復快。

 蔡男指出,傳統手術要住院7天,剛開完刀有引流管4天才能拿掉,走路很不方便;一個禮拜出院後,還要持續進行復健彎曲膝蓋,要不然關節會硬梆梆,1、2個月後才能拿手扙走路。

 而機器人手臂開刀第3天就可以出院。術後也不用引流管,手術當天即可下床走路上廁所,術後16天,膝蓋已經可以彎曲到130度,他說,在家裡也都不用拿手扙走路。

骨科主任楊志鴻醫師表示,蔡男年輕時從事粗重工作,經常需要蹲下去站起來,造成右膝已呈退化性關節炎現象,但經由X光只見內側膝關節磨損較嚴重,若以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方式,需全膝置換,不僅傷口大且復原慢。

 因此楊志鴻建議右膝透過機器人手臂精準且符合個人膝蓋形狀做置換,不僅疼痛少、復原快,且保留韌帶及外側完好部位,可達永久性最佳效果,之後也不需再置換一次。

楊志鴻指出,大部分膝關節退化的人以內側居多,這是因人體工學上,當人體站立、蹲下及爬樓梯的過程中,都是用內側在傳遞身體重量的百分比居高,大概佔60%~70%,所以主要都是內側磨損,膝蓋外側較少磨損。

 故而,大部分需置換膝關節的患者,以置換內側為主,若能透過機器人手臂達到內側精準置換,通常可以維持終身,不需再做第二次人工關節置換。

 楊志鴻建議,局部膝蓋磨損的患者,皆可透過機器人手臂精準且量身訂做、保留韌帶的方式,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