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通血管」藥物 醫師:就是抗血小板或抗凝血劑

2018/05/08 14:29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記者蔡彰盛攝)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一名八旬患者小中風治療後,神經科醫師開給他俗稱「通血管」的藥物,過程中直向醫師不斷詢問藥物的使用目的以及成效,也疑問於為什麼這個藥需要一輩子一直吃?「通血管」的藥物這麼好,是不是可以當成保健藥品與家人一起服用?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陳郁欣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口語俗稱的「通血路」藥物,其實就是抗血小板或是抗凝血劑,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伯基、阿斯匹靈、保栓通、普栓達、可邁丁、艾利克等藥品。

神經科醫師一般開這類藥品的適應症,是給曾經有缺血性腦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的病人。此外,心律不整的病人若是算出風險指數過高,或是無症狀頸動脈直徑狹窄,也可能需要服用這種藥物。

簡而言之,基本上中風過的病人,需要一輩子都服藥,至於服用的藥物種類,醫師會視病人缺血性中風與有無心律不整等其他疾病,依專業考量有不同的處方調整與藥物選擇。

藥物的目的是為了預防發生下一次的中風,病人需要遵循醫師囑咐的劑量、頻率服藥,這樣醫師才能於每次回診追蹤時準確掌握藥物與病況的變化,並適時做藥物的調整。但是病人若誤以為「通血路」的藥很好而「呷好到相報」或擅自調藥,自己當醫師或是與家人朋友一起當成保健藥品服用,則萬萬不可。

所有藥物除了適應症外,也有副作用。抗凝血藥物的作用雖是「通血路」,但是副作用是容易出血,例如牙齦、腸胃道、泌尿道,甚至是大腦都有可能,服用藥物的病人需留意這些副作用,並在回診時與醫師討論,必要時醫師會搭配其他藥物避免副作用。

醫師治療時是取其對疾病的效益大於副作用,一般民眾若是使用不慎會對健康有重大危害,千萬不可與人共享藥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