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訊》夏日高溫注意!這些藥物增加「熱傷害」發生機率

2017/08/09 09:21

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說,台灣夏季慣有的潮溼與悶熱,會使人體排汗蒸發散熱的功能減低,易引發「熱傷害」。(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夏天時民眾服用哪些藥物,會導致「熱傷害」發作機率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說,台灣地區每到夏季,都會有許多因職業或戶外活動,導致「熱傷害」(heat illness,又稱熱病)案例,尤其台灣屬海島型氣候,在夏季慣有的潮溼與悶熱,會使人體排汗蒸發散熱的功能減低,易引發「熱傷害」。

賴育民指出,「熱傷害」好發於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老人及小孩、戶外及高溫環境工作者,而服用某些慢性病藥物及感冒藥,也可能影響體溫調節能力,較易誘發「熱傷害」。

像有一位建築工人小宋,自認已習慣在高溫下工作,而且也儘量避開中午時段在戶外工作,但這幾天小宋因服用感冒藥,精神體力較差,日前下午4點多,即便陽光較弱,他仍發現自己頭痛、疲憊、虛弱、腳抽筋,且步態不穩幾乎要昏厥,同事趕緊帶他去急診,幸好體溫並沒有很高,診斷是「熱抽筋」,經過休息、打點滴,小宋才恢復正常。

其他像是含酒精的藥物、食物及飲料、抗過敏藥物及感冒藥、降血壓及心率不整用藥、利尿劑、抗精神分裂藥、抗憂鬰藥、氣喘及慢性肺病用藥、多種腸胃用藥以及毒品,都可能會增加「熱傷害」發作機率。

賴育民說,常見的熱傷害有以下幾種:熱抽筋(heat cramps)、熱暈厥(heat syncope)、熱衰竭(heat exhaustion)與中暑(heatstroke),很多人都誤以為熱衰竭患者的皮膚是溼冷的,而中暑病人的皮膚則呈現乾熱狀態,這是一種武斷且危險的分類方式。

賴育民提醒,千萬不要為了區辨兩者而延誤就醫,一旦發生疑似上述症狀,應立即送醫,並在救護車到達前,應先嘗試以下述的方法降低體溫,包括將患者移到陰涼處、搧風、以溼毛巾擦拭身體、以冰敷袋置於頸部及腋下等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